仲繼壽
國家住宅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秘書長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董善白
技術發明人 13902488915
深圳協鵬建筑與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資深顧問總建筑師
2013年,住宅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十多家產業鏈技術企業開展了聯盟重大課題“北京市公租房標準化產品設計與現澆鋼筋混凝土工業化建造研究與示范工程”。課題成果之一是工業化建造成套裝備,簡稱“空中造樓機”。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部品、機械化作業、裝配化施工、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在建筑工地現場實現現澆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工業化建造的大型、通用、組合式機械裝備及技術。
可以將“空中造樓機”理解為一座現代化工業生產方式的移動造樓工廠。由于裝備標準化率>95%,因此可實現在不同工地與建筑間的轉移、安裝、拆缷,實現高層建筑的建造過程。
“空中造樓機”的關鍵技術只有四個:
一是基于通用住宅建筑體系的標準化產品設計。通過系列化、規格化的標準居住單元和標準化的交通核單元模塊化組合,以及工廠化的部品部件,滿足不同樓棟平面和建筑立面的要求;
二是將傳統的人工支模拆模過程轉化為智能化的合模和開模過程;
三是采用免振搗自密實混凝土、混凝土泵送、點陣式澆筑、自動噴淋技術完成混凝土的澆筑與養護。
四是采用全自動液壓升降系統和插接式升降柱結構,總重量約2000噸的造樓機,可在一小時內實現整層樓模板的開合模和整體升降的過程。
因此,“空中造樓機”建造技術與裝配式建筑技術一樣,符合“工程質量可控、建安成本可控、建造周期可控和減少建筑垃圾排放”的建筑工業化目標,滿足施工現場節地、節能、降噪、減少建筑揚塵的要求。
與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過程的區別在于:“空中造樓機”沿建筑高度方向運動,自密實商品混凝土通過造樓機建造平臺實現剪力墻或柱子的現場澆筑。在完成整棟建筑建造后,“空中造樓機”在不同工地間轉移。而預制構件廠不能移動。
相同的是,預制和現澆都需要格構鋼筋樓承板或混凝土疊合板、樓梯等水平構件,以及剪力墻鋼筋網籠和門窗洞口等配套部品在工廠生產并被運輸到建筑工地進行裝配。
顯然,“空中造樓機”工業化現澆體系,符合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特性,能夠生產出抗震性能好、性價比高、適應高層和超高層住宅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符合國家現行鋼筋混凝土設計與驗收相關標準,并符合綠色施工要求。“空中造樓機”建造技術適宜高度為80-180m,與裝配式混凝土建造技術的適用高度可以形成互補,并將在大中城市棚戶區改造中發揮更大優勢。
我的觀點:創新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從“空中造樓機”的理念提出到2.0版的設備面世,前后經歷了8年時間。其建造理念、設備研發與示范建造過程對于探討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就國家層面倡導的綠色建筑、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建筑,我個人認為,綠色建筑是實現建筑業綠色發展的載體,建筑工業化是實現綠色建筑的手段,而裝配式建筑只是建筑工業化的路徑之一,今天的裝配式建筑是狹義的裝配式建筑。
“空中造樓機”的創新研發給建筑工業化發展路徑和建筑業轉型升級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示。
我們需要通過產業鏈聯合創新改變今天的建筑業“包工頭”思維,包括碎片化的政府管理、碎片化工程服務和單專業的技術路徑,推行模數化、少規格、多組合、規;慕ㄖI化理念,開發以機器換人工的建筑質量控制手段和技術。
我們需要通過工業化、信息化和標準化水平手段,實現建筑業與制造業、服務業和信息產業之間的產業融合,轉型傳統建筑業和制造業,形成面向終端用戶和成品建筑的現代建筑服務業,并通過創新建筑服務業模式消化鋼鐵等過剩產能,對接中國制造2025;
我們需要通過產業轉型、能源價格、污染償還的市場規則和倒逼機制引導建筑工業化與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市的發展進程,并將安全、健康和綠色作為建筑的關鍵性能指標;
我們需要通過建立國家層面的“成品住房”交付制度,從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引導兩方面,建立住宅產品單一責任主體負責機制,促進建筑企業優化企業結構和業務鏈條,打造集開發、設計、生產、施工、安裝、運維于一體的住宅工業化集團,從而銷售成品住房而不是中間產品。同時,利用“互聯網+”理念,促進 “成品住房”產品生產與售后服務模式的創新,建立體系化的部品部件生產與流通體系,提供專業化維修服務,實現“像造汽車一樣建造房子”。
北起意歐替市場宣傳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北起意歐替公司官方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