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版空中造樓機第四層足尺示范建造成功
暨“現澆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項目通過預驗收
2016年4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暨住宅聯盟重大項目“現澆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課題預驗收會在住宅聯盟(北京)試驗示范基地召開。會議的主要目標是對應用2.0版空中造樓機實現第四層足尺示范建造成果進行評審,并對相關的3項聯盟標準送審稿進行審查。來自業內的近二十位專家以及研發團隊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住宅聯盟標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建平主持。
上午,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顧問董善白向專家組匯報了該項目攻克的技術難點及其研發過程。
空中造樓機發明人董善白先生與專家交流項目研發情況
專家們在現場詳細了解了技術特征和建造過程,對四層示范建造
質量和2.0版空中造樓機給與了高度評價,認為示范建造過程和研究成果實現了“現澆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建造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課題設定的主要目標。該項目成果對于推進現澆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建造技術,促進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建筑機械裝備水平,保障建筑性能和質量,努力實現工程“質量可控、建安成本可控、建設周期可控和減少建筑垃圾排放”的建筑工業化目標,創新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啟動2.0版空中造樓機的裝備定型與設備生產,開展100米以下和100米以上(含100米)兩類高層住宅項目的商業化建造。
項目預驗收專家與研發團隊在項目四層現場交流
四層足尺試驗建造內墻澆筑成果
項目預驗收專家與研發團隊在2.0版空中造樓機前合影留念
下午,住宅聯盟標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建平主持了與該項目相關的聯盟標準《現澆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應用規程》、《現澆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施工指南》、《2.0版空中造樓機技術標準》(送審稿)評審會,聽取專家對項目和標準的意見、建議。
審查專家認為,《現澆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應用規程》和《2.0版空中造樓機技術標準》對采用“空中造樓機”建造現澆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所涉及的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配套部品、安全與環境保護、工程質量驗收,以及對空中造樓機成套裝備的標準化設計、制造、轉運、組裝、運行、安全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條文清晰、技術可靠、可操作性強,與相關標準協調一致,可作為現澆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工業化建造和空中造樓機制造與運行的技術依據。
住宅聯盟秘書長仲繼壽還向與會者分享了秘書處帶領項目研發團隊協同創新的歷程。他講到,該項目自2013年3月啟動以來,歷時整整三年。目前完成的第四層足尺示范建造成果是在總結了前三層足尺示范建設與研發試驗中不斷發現的問題和成果的基礎上,是在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不斷開發試驗、不斷總結失敗經驗和不斷取得階段成果的螺旋式上升中取得的成功。
回顧2014年6月27日,對于住宅聯盟重大項目“北京市公租房標準化設計與現場工業化建造體系示范”的所有參與單位和人員而言,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和慶祝的日子。該項目經過1年多的準備和大半年的試驗現場聯合推進,空中造樓機核心動作之一模板模架系統成功實現足尺開模(脫模)動作整體一次成功,開模與提升動作只需耗時40分鐘,耗電20度!
造樓機首層試驗建造——1.0版空中造樓機
同日,原住建部總經濟師馮俊親臨示范基地參加住宅聯盟秘書處組織召開的現場會議,并參觀了剛剛脫模的室內空間。他對脫模后水泥墻面的精度、平整度給予了高度評價。項目組總結了試驗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工法,包括設備改進中試與模板連接加強,混凝土澆注工法與應急預案,門窗洞口工裝模板與支撐調節系統,剪力墻鋼筋籠加工工藝及現場工裝方法,裝飾保溫一體化材料與安裝工法研發等。
原住建部總經濟師馮俊(左)采用塑鋼組合模板的首層足尺試驗建造內墻澆筑成果
住宅聯盟秘書長仲繼壽(右)
2014年10月29日,二層剪力墻澆筑及模板模架整體提升獲得成功。二層足尺試驗建造的工法內容包括:1.適應剪力墻厚度變化的角模更換工法;2.外保溫板安裝定位工法;3.墻梁鋼筋籠工業化制造;4.門窗洞口免安裝模板;5.外模架防側移裝置;6.混凝土澆筑系統改進;7.模板自鎖裝置試驗;8.輕質混凝土澆筑工法。
二層試驗建造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洞口處混凝土跑漿和外模架側向變形現象明顯減少;門窗洞口工法可行;定位棍對于模板水平定位、外保溫板定位、混凝土保護層定位和模板底部密封起到了預期效果;剪力墻混凝土全高一次澆筑可行;開模時間需要控制在48小時內。
造樓機整體提升后的二層試驗建造項目
通過二層試驗,項目組認為輕質混凝土澆筑工法未能成功,建議采用預制輕質墻體或砌塊;外模架剛度不足,需要改進;混凝土澆筑系統效率有待提高;需要開發鋼筋籠和格構樓板安裝定位工法,提高定位工作效率等。
2015 年 9 月 9 日,三層剪力墻澆筑及模板模架分步開合整體提升獲得成功。三層試驗建造的工法內容和試驗成果包括:1.首次采用了工程塑料模板,試驗了模具開發、模板生產、組“墻”、檢測、運輸、組裝背架、組裝連桿、組“房”、單元調試、現場安裝、就位調試、使用、保養等完整工法;2.外保溫板標準層安裝定位工法;3.墻梁鋼筋籠工業化制造工藝優化;4.門窗洞口工具式模板系統澆筑效果較好,但須進一步簡化;5.外模板模架就位固定采用對拉中心架穿墻螺栓裝置效果較好,但在樓梯間等底部無樓板定位角鋼位置,需完善方案;6.混凝土澆筑局部試驗的新布料系統需進一步完善;7.模板自鎖裝置有效;8.模板模架系統分步開合模工法;9.樓面角鋼框定位模板模架單元工法。

造樓機整體提升后的三層試驗建造項目采用工程塑料模板的三層足尺試驗建造內墻澆筑成果
三層剪力墻澆筑試驗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洞口處混凝土質量良好;外模架側向變形現象除樓梯間位置外均表現良好;門窗洞口工法可進一步完善;考慮到工程塑料模板脆性,取消了二層的墻厚定位棍,此處工法調整對于模板水平定位、外保溫板定位、混凝土保護層定位和模板底部密封不利,有待完善;剪力墻混凝土全高分層澆筑可行,有待完善;依據每個區域房間澆筑初凝時間的不同順利實現了分步自動開合模板,每個區域房間開模時間控制在 48 小時內。
2016年4月15日,2.0版空中造樓機第四層建造順利完成。項目重點試驗內容和主要成果包括:1、全部豎向構件采用自密實免振搗混凝土澆注質量可控;2、新型外模板水平開合裝置可行;3、全工程塑料模板與分步自動開合模系統運行正常;4、改進后的門窗洞口免支撐部品與剪力墻鋼筋籠部品可以實現工廠化生產與裝配化施工。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2.0版空中造樓機及其工法可以實現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工業化建造,質量可以達到國家現行鋼筋混凝土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其技術路線正確、建造體系完整、操作安全可靠,具有明顯的技術與成本優勢,適合大中城市高層住宅建設。
造樓機整體提升后的四層試驗建造項目——2.0版空中造樓機
2016年4月17日,第四層足尺示范建造成果通過預驗收。研發團隊代表——北京北起意歐替起重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誠感慨道:“回想過去,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以來,我們研發團隊從參加空中造樓機廣東虎門樣機觀摩到北京馬坡足尺試驗四層勝利收官,經歷了三年光陰,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個動人故事,多少次失敗的痛苦,讓我們共同體會到人生奮斗的酸甜苦辣。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奮斗,譜寫了一首為了明天更美好的壯麗詩篇,也許將來有一天,當我們回首往事想起這段經歷,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我們的無私付出和辛勤勞動換來的勝利感到光榮和自豪。我們堅信隨著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預驗收會議標志著采用空中造樓機現澆混凝土建造高層住宅的施工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即將真正邁入市場化實施進程。此項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是探索建筑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創新,在國際和國內同行業尚屬空白,它預示著對常規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施工方法的顛覆性創新,也必將推動建筑領域實現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